千万个美丽的未来,抵不上一个温暖的现在,每一个真实的现在,都是我们曾经幻想的未来!
分页: 1/1 第一页 1 最后页 [ 显示模式: 摘要 | 列表 ]
May 11
第一步:下载安装所需文件
http://redis.io/download
wget http://redis.googlecode.com/files/redis-2.6.13.tar.gz
http://www.tcl.tk/software/tcltk/download.html
wget http://prdownloads.sourceforge.net/tcl/tcl8.6.0-src.tar.gz
https://github.com/nicolasff/phpredis
wget https://github.com/nicolasff/phpredis/archive/master.zip
由于网址重定向最终下载的文件是master没有后缀,其实就是一个zip文件,使用unzip master 解压出来的文件夹是phpredis-master。

第二步:安装编译软件
2.1、安装tcl
tar xzvf tcl8.6.0-src.tar.gz
cd tcl8.6.0/unix
./configure
make && make install

如果不先安装tcl在编译redis的时候,执行make test 会报以下错误,这步也可以省略,不执行make test 直接执行make install 对redis的启动和关闭没有什么影响。
[root@localhost redis]# make test
cd src && make test
make[1]: Entering directory `/usr/local/webserver/redis/src'
You need tcl 8.5 or newer in order to run the Redis test
make[1]: *** [test] Error 1
make[1]: Leaving directory `/usr/local/webserver/redis/src'
make: *** [test] Error 2

2.2、安装redis
tar xzvf redis-2.6.13.tar.gz
mv redis-2.6.13 /usr/local/webserver/redis
cd /usr/local/webserver/redis
make
make test  #可以省略
make install

2.3、配置
源码包中有一个默认的配置文件,文件名redis.conf,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修改相关的参数,
  daemonize:默认值no,该参数用于定制redis服务是否以守护模式运行。
  pidfile:默认值/var/run/redis.pid,指定redis服务的进程号文件路径,以守护模式运行时需要配置本参数;
  port:默认值6379,指定redis服务的端口;
  bind:绑定ip,默认是本机所有网络设备;
  timeout:客户端空闲n秒后断开连接;
  loglevel:设置服务端的日志级别,有下列几种选择:
  debug:记录详细信息,用于开发或调试;
  verbose:提供很多有用的信息,但是又不像debug那么详尽,默认就是这一选项;
  notice:适度提醒,多用于产品环境;
  warning:仅显示重要的警告信息;
  logfile:指定日志的输出路径,默认值stdout,表示输出到屏幕,守护模式时则输出到/dev/null;
  如果要输出日志到syslog中,可以启动syslog-enabled yes,默认该选项值为no。
  databases:指定数据库的数量,默认为16个,默认使用的数据库是DB 0。
以下为快照相关的设置
  save :指定多长时间刷新快照至磁盘,这个选项有两个属性值,只有当两个属性值均满足时才会触发;可以设置多种级别,例如默认的参数文件中就设置了:
  save 900 1:每900秒(15分钟)至少一次键值变更时被触发;
  save 300 10:每300秒(5分钟)至少10次键值变更时被触发;
  save 60 10000:每60秒至少10000次键值变更时被触发;
  rdbcompression:默认值yes,当dump数据库时使用LZF压缩字符串对象,如果CPU资源比较紧张,可以设置为no,选择不压缩;
  dbfilename:默认值dump.rdb,dump到文件系统中的文件名;
  dir:默认值./,即当前目录,dump出的数据文件的存储路径;
以下为复制相关的设置,复制默认是不启用的,因此在默认的参数文件下列表参数均被注释
  # slaveof :指定主端ip和端口,用于创建一个镜像服务;
  # masterauth :如果master配置了密码的话,此处也需做设置;
  slave-serve-stale-data:默认值yes。当slave丢失与master端的连接,或者复制仍在处理,那么slave会有下列两种表现:
  当本参数值为yes时,slave为继续响应客户端请求,尽管数据已不同步甚至没有数据(出现在初次同步的情况下);
  当本参数值为no时,slave会返回"SYNC with master in progreee"的错误信息;
  # repl-ping-slave-period:默认值10,指定slave定期ping master的周期;
  # repl-timeout:默认值60,指定超时时间。注意本参数包括批量传输数据和ping响应的时间。
以下为安全相关的设置
  # requirepass:指定一个密码,客户端连接时也需要通过密码才能成功连接;
  # rename-command:重定义命令,例如将CONFIG命令更名为一个很复杂的名字:
  rename-command CONFIG b840fc02d524045429941cc15f59e41cb7be6c52;
  rename-command CONFIG "":取消这个命令;
以下为资源限制方面的设置
  # maxclients:指定客户端的最大并发连接数,默认是没有限制,直到redis无法创建新的进程为止,设置该参数值为0也表示不限制,如果该参数指定了值,当并发连接达到指定值时,redis会关闭所有新连接,并返回'max number of clients reached'的错误信息;
  # maxmemory:设置redis最大可使用内存。当达到最大内存后,redis会尝试按照设置的回收策略删除键值。如果无法删除键值,或者保留策略设置为不清除,那么redis就会向发出内存的请求返回错误信息。当把redis做为一级LRU的缓存时本参数较为有用。
  # maxmemory-policy:默认值volatile-lru,指定清除策略,有下列几种方法:
  volatile-lru -> remove the key with an expire set using an LRU algorithm
  allkeys-lru -> remove any key accordingly to the LRU algorithm
  volatile-random -> remove a random key with an expire set
  allkeys->random -> remove a random key, any key
  volatile-ttl -> remove the key with the nearest expire time (minor TTL)
  noeviction -> don't expire at all, just return an error on write operations
  # maxmemory-samples:默认值3,LRU和最小TTL策略并非严谨的策略,而是大约估算的方式,因此可以选择取样值以便检查。
以下为APPEND ONLY模式的设置,默认情况下redis采用异步方式dump数据到磁盘上,极端情况下这可能会导致丢失部分数据(比如服务器突然宕机),如果数据比较重要,不希望丢失,可以启用直写的模式,这种模式下redis会将所有接收到的写操作同步到appendonly.aof文件中,该文件会在redis服务启动时在内存中重建所有数据。注意这种模式对性能影响非常之大。
  appendonly:默认值no,指定是否启用直写模式;
  # appendfilename:直写模式的默认文件名appendonly.aof;
  appendfsync:调用fsync()方式让操作系统写数据到磁盘上,数据同步方式,有下列几种模式:
  always:每次都调用,比如安全,但速度最慢;
  everysec:每秒同步,这也是默认方式;
  no:不调用fsync,由操作系统决定何时同步,比如快的模式;
  no-appendfsync-on-rewrite:默认值no。当AOF fsync策略设置为always或everysec,后台保存进程会执行大量的I/O操作。某些linux配置下redis可能会阻塞过多的fsync()调用。
  auto-aof-rewrite-percentage:默认值100
  auto-aof-rewrite-min-size:默认值64mb
以下为慢日志相关的设置,用以记录执行时间超出阀值的查询。执行时间不包括I/O操作或发送数据到客户端等占用的时间,而是真正执行命令所花费的时间(即线程阻塞不能接受其它请求的时间):
  slowlog-log-slower-than:默认值10000,单位微秒,定义为慢的执行的阀值;
  slowlog-max-len:默认值1024,慢日志的最大数据。注意这会占用内容资源,如果要清空它可以执行SLOWLOG RESET命令;
以下为虚拟内存相关的设置,虚拟内存在2.4版本废弃,这里也略过不提了
  vm-enabled no
  vm-swap-file /tmp/redis.swap
  vm-max-memory 0
  vm-page-size 32
  vm-pages 134217728
  vm-max-threads 4
以下为高级配置相关的设置
  hash-max-zipmap-entries:默认值512,当某个map的元素个数达到最大值,但是其中最大元素的长度没有达到设定阀值时,其HASH的编码采用一种特殊的方式(更有效利用内存)。本参数与下面的参数组合使用来设置这两项阀值。设置元素个数;
  hash-max-zipmap-value:默认值64,设置map中元素的值的最大长度;这两个
  list-max-ziplist-entries:默认值512,与hash类似,满足条件的list数组也会采用特殊的方式以节省空间。
  list-max-ziplist-value:默认值64
  set-max-intset-entries:默认值512,当set类型中的数据都是数值类型,并且set中整型元素的数量不超过指定值时,使用特殊的编码方式。
  zset-max-ziplist-entries:默认值128,与hash和list类似。
  zset-max-ziplist-value:默认值64
  activerehashing:默认值yes,用来控制是否自动重建hash。Active rehashing每100微秒使用1微秒cpu时间排序,以重组Redis的hash表。重建是通过一种lazy方式,写入hash表的操作越多,需要执行rehashing的步骤也越多,如果服务器当前空闲,那么rehashing操作会一直执行。如果对实时性要求较高,难以接受redis时不时出现的2微秒的延迟,则可以设置activerehashing为no,否则建议设置为yes,以节省内存空间。
以下为包含方面的设置
  include:用于指定包含其它参数文件。

2.4、启动redis
/usr/local/webserver/redis/src/redis-server /usr/local/webserver/redis/6380.conf
/usr/local/webserver/redis/src/redis-server /usr/local/webserver/redis/6379.conf
/usr/local/webserver/redis/src/redis-server /usr/local/webserver/redis/6381.conf

可以使用netstat -ntl 查看下是否启动成功
[root@localhost redis]# netstat -ntl
Active Internet connections (only servers)
Proto Recv-Q Send-Q Local Address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Foreign Address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State      
tcp        0      0 0.0.0.0:3306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0.0.0.0:*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LISTEN      
tcp        0      0 192.168.1.21:6379           0.0.0.0:*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LISTEN      
tcp        0      0 0.0.0.0:20587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0.0.0.0:*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LISTEN      
tcp        0      0 0.0.0.0:875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0.0.0.0:*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LISTEN      
tcp        0      0 192.168.1.21:6380           0.0.0.0:*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LISTEN      
tcp        0      0 192.168.1.21:6381           0.0.0.0:*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LISTEN

2.5、关闭redis
/usr/local/webserver/redis/src/redis-cli -h 192.168.1.21 -p 6380 shutdown
/usr/local/webserver/redis/src/redis-cli -h 192.168.1.21 -p 6379 shutdown
/usr/local/webserver/redis/src/redis-cli -h 192.168.1.21 -p 6381 shutdown

第三步:安装phpredis(即REDIS的PHP扩展)
unzip master
cd phpredis-master/
/usr/local/webserver/php5/bin/phpize
./configure --with-php-config=/usr/local/webserver/php5/bin/php-config
make && make install
vi /usr/local/webserver/php5/etc/php.ini
增加:extension = "redis.so"
然后执行/usr/local/webserver/php5/bin/php -m 看看有没有redis的扩展,或者浏览一个phpinfo文件来查看是否有redis扩展。
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

另外redis有一个web管理工具phpRedisAdmin,试用了一下,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装上试试。
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
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
Tags: , ,
Mar 13
本书的目标是以简明易懂的方式讲解 Redis 的内部运行机制,通过阅读本书,你可以了解到 Redis 从数据结构到服务器构造在内的几乎所有知识。

为了保证内容的简洁性,本书会尽量以高抽象层次的角度来观察 Redis ,并将代码的细节留给读者自己去考究。

如果读者只是对 Redis 的内部运作机制感兴趣,但并不想深入代码,那么只阅读本书就足够了。

另一方面,对于需要深入研究 Redis 代码的读者,本书附带了一份 带有详细注释的 Redis 2.6 源代码 ,可以配合本书一并使用。

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

更多详细内容请移步:http://www.redisbook.com/en/latest/
Tags:
分页: 1/1 第一页 1 最后页 [ 显示模式: 摘要 | 列表 ]